線上「新現場」(下)/5G 時代 表演藝術迎來新機遇

2020-06-11

產業專題研究及調查報告
線上「新現場」(下)/5G 時代  表演藝術迎來新機遇

Size:

【本文由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CCA X 中央廣播電臺 共同合作企劃】作者:江昭倫

 

表演藝術「線上播出」的趨勢,銳不可擋,加上 5G 時代即將來臨,台灣表演藝術界推動線上收看機制或平台,又有哪些潛力呢?電信科技業者或許能提供不一樣的創新思考方向。

 

表演藝術界因為這波 COVID-19 疫情,轉而開始思考線上直播或線上收看的趨勢後,下一步要問的是:由官方主導?還是催生商業機制或平台?若想創造可行的商業模式,或許可以從電信、科技界的思維找到突破口。
 

 

 

5G 時代 線上直播新想像

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研究企劃組副主任簡陳中指出,欣賞表演藝術是一種文化儀式性的活動,民眾享受的是從買票、進入劇場,和大家在一起享受觀看節目的氣氛,因此若轉移到線上,直播遠比錄影轉播來得更重要,必須是一群人在同一時間、不同空間同時觀看,才可能同時線上群聚一群人,才有機會創造足夠的商業模式。如果只是錄影轉播,觀看人群分散,效益就不大。

 

此外,5G 即將進入商轉,現在談線上直播,不能忽視 5G 帶來的契機,因為 5G 擁有超高速、大寬頻、廣連結三大特性,可以更容易提供沉浸式、宛如在現場的體驗,且不用固網光纖就能進行線上直播,解決不少過去線上直播遇到的難題。

 

簡陳中認為,國內場館若可以釋出線上轉播的權利,讓民間業者取得至少一、兩年的獨家使用資格,業者就會願意投資相關數位設備,甚至打造 5G 垂直應用場域,也可以和表演團體合製文化科技內容節目,同時做到類似英國 NT Live 的模式,將現場表演透過 5G 傳送到其他城市場館或場域進行直播,就能更靈活的創造支持營運的商業機制,不失為是一種新的文化經濟嘗試。簡陳中:『(原音)對所有知識數位化來講,我東西只要能數位化,我要走衛星、走 5G、走光纖,那只是一個選擇而已。但是因為衛星貴,光纖其實也貴,也許我們剛講台東的例子,比如台東文化中心它可能只有幾個點有光纖,但如果 5G 就是可以把整個涵蓋住。文化這一塊的話,政府如果受限於預算,沒辦法在短時間很大量、很廣泛投資,或許導入民間的經營方式,就是一種組合方案,也是一種創意的思考方式。』

 

事實上這樣的應用已經推廣到體育領域,台灣大哥大就在「富邦悍將」主場新莊棒球場打造 5G 垂直應用示範場域,創造多元視聽服務。雖然球場不能等同劇場,無法將同樣的應用搬到劇場,但可以想像 5G 時代的劇場體驗其實可以很多元。
 

 

 

沉浸式體驗 讓藝術走進生活

至於很多人期待 5G 伴隨結合 VR/AR 沉浸式體驗,可以為線上直播帶來新的感官刺激,簡陳中沒有這麼樂觀。他認為,VR 穿戴式裝置短時間內無法普及,甚至很可能只是過渡時期的設計,如果沒有足夠普及到一定的觀看人數支撐這種沉浸式體驗,就不可能形成商業模式,沒有商業模式,表演團隊從事相關製作的意願就不高,畢竟沉浸式節目製作成本相當高,因此初期類似的體驗最多只會是某種測試或公共服務。

 

但現有的高畫質投影技術,也可以提供某種程度的沉浸式體驗。簡陳中透露,電信技術中心就計畫結合超高音質的音響廠商,以及超高畫質投影機廠商,選定某個咖啡廳內一定的空間場域,利用中華電信 5G 服務,同步直播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一場現場音樂會演出,讓民眾在咖啡廳也可以藉由好的投影畫質和音響,感受接近現場的音樂會氛圍,目的在於讓藝術走入民眾的生活。

 

2016 年日本第五屆數位娛樂內容產品展就有日本廠商展示投影結合 3D 音樂科技,打造沉浸式的欣賞演出體驗。(簡陳中提供)

 

簡陳中說,想像一下,若全台有多家咖啡廳或不同場域,同時多點開放直播,民眾同樣必須買電子門票才能觀看,傳播效益絕對比實體劇場容納的人數更多。從電信業者的角度,也認同線上直播效益遠勝錄影轉播,因為直播才能同時間群聚一群人,對電信業者或表演團體而言,才能達到雙贏。

 

儘管多數業者也認為穿戴式的裝置恐怕短時間不容易普及到每個家庭,但聲音卻可以。最近就有不少無損音樂品質的 APP 出現,只要音樂會現場收音品質夠好,一般民眾買了「電子門票」,就可以同時間、不同地點,欣賞無畫面卻一流的音樂會直播演出。因為技術上相對容易,不少電信業者預估,在今年甚至明年,這樣的商業模式很快就可以上路。
 

 

數位基礎投資腳步慢 現實難題待克服

對台灣表演藝術界而言,若想打造線上直播機制或線上收看平台並非做不到,但現實的難題必須要克服,最基本的問題,專業拍攝團隊哪裡來?以英國 Digital Theater 為例,他們前期就花了非常久的時間不斷學習如何找到鏡頭和舞台最好角度,這樣的經驗累積也奠定後來英國 NT Live 的成功。

 

反觀台灣,雖然多數團體都會錄影存留,但有些品質並不好,若要出版成 DVD 又是一筆支出。以故事工廠為例,故事工廠執行長林佳鋒説,他們每錄製一場高畫質作品發行 DVD,就必須花費 22 萬新台幣;台北市立國樂團也說他們舉辦一場線上直播音樂會,現場拍攝加上網路費用至少要 50 萬,這樣的經費並不是每個表演團體都能負擔。

 

即使 5G 時代有助線上直播,但對於表演藝術界的相關數位基礎投資仍須加強力道。(擷取自北市國 Youtube 網路直播)

 

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影像設計師王奕盛也反應類似的情形,他說以最低階的投影為例,目前台灣場館都沒有設置專門的投影室,以致呈現不出最真實的高畫質影像,有待改進。

 

另外,他也認為台灣劇場界並沒有真正導入商業思維,無法擴大市場規模,如此一來就會讓類似他這樣的專業人員,因為沒有足夠資源,無法做出最滿意效果,就像拿著土炮走鋼索,非常可惜。王奕盛:『 (原音)你看像加拿大那個很有名的做跟科技有關的機器神,那個導演叫羅伯‧勒帕吉 ( Robert Lepage ),你看他們的規模,他們是一個像太陽馬戲團這樣子很了不起的規模的,他們裡面有各種研發的部門,讓導演做任何他想要做的事情,而且它最後是跟國際接軌的,它可以研發花很多錢,然後他把它真的帶到全世界去,這市場是世界性,可是我覺得台灣多數可以說九成的東西從來沒有走出台灣。』

 

曾參與國內音樂會線上直播的中華電信人員也觀察到,目前國內藝文場館進行線上直播時,處理相關設備的觀念還是像辦一場活動一樣,每辦一次拆一次,這些都不利線上直播或線上收看平台的推動。

 

 

尋找線上商機 門票不應只侷限在劇場內

電信業者納悶的是,劇場經營對於門票的概念為何只限於劇場內,例如 1,000 個座位賣完了,但第 1,001、1,002 個想看表演的觀眾是不是也能接受線上觀賞來滿足參與的需求?此外,許多表演廳內手機收訊並不好,原本是為了避免欣賞演出時出現聲音,但未來若要透過 5G 線上直播,就必須在表演廳內架設 5G 微型基地台,這些都是必要基礎數位建設,或許需要場館認真評估。

 

5G 時代的來臨,確實可能成為台灣表演藝術界推動線上直播這個「新現場」參與的契機,但沒有相關設備投資,包括網路建置、專業拍攝及高品質收音技術等前期準備,一切都只會是原地踏步。

 

所幸,現在開始一切還來得及,有計劃有預算,從測試、公共服務到商業模式,政府、表演藝術界和民間單位可以攜手,一步步讓表演藝術更貼近民眾生活,也讓表演藝術除了實體劇場外,找到另一個新的線上商機!

 

本文刊載於央廣網站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61884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