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題材 打通國際市場

2020-05-04

產業專題研究及調查報告
台灣題材 打通國際市場

Size:

【本文由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CCA X 中國時報 共同合作企劃】

 

愈勇於挑戰新的創意與故事類型,愈有機會在國際市場贏得高報酬!從4月將在Netflix登場的驚悚推理劇《誰是被害者》,到5月在HBO Asia播出的勵志寫實劇《做工的人》,都驚見台灣真實社會面貌出現劇中,像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85%是台語發音,或呈現生猛驚悚的王水溶屍情景,都打破台灣類型劇的尺度與疆界,再創台劇身價的高標。

 

這些生猛台劇受國際平台青睞,有三個關鍵:創新類型、製片品牌、金獎團隊,故事結構完整、技術水平齊一,也在業界引發「去導演中心化」、「編導合一制」等話題,引領台劇走出一條新路。

 

《誰是被害者》由近年以《麻醉風暴》等類型劇闖出名號的瀚草影視製作,探討社會邊緣人面對自我的議題。

 

監製曾瀚賢強調,台灣以往都讓觀眾先認識製作團隊,再認識戲劇作品,但現在要面向國際,不可能再用這套邏輯做行銷,所以瀚草讓作品說話,以台灣題材走向國際。

 

製作人湯昇榮表示,國際平台都在尋找在華語市場突出,且放諸國際是新意十足的作品。在這點上,台灣社會脈動強,瀚草抓住市場脈動挖掘題材,加上大卡司、高水平技術,對標美劇的架構與模式,讓《誰是被害者》接軌國際。全劇沒有過多導演色彩,也被劇評人視為台灣告別導演中心制的一步。

 

由去年金鐘獎贏家《我們與惡的距離》班底打造的《做工的人》,是首次以工人為主題,進駐大型工地實景拍攝的台劇,呈現小人物認命不認輸的堅持。

 

製作人林昱伶說,原著描繪人物呈現真實社會的縮影,是好的IP改編素材,且這主題過去較少觸碰,具備很強的挑戰性,讓她們勇於嘗試,以人情味這個普世價值在國際市場打通關。

 

接著,Studio76在8月開拍的《婚姻那些小事》,將嘗試編導合一制。項目監製潘心慧表示,美劇、韓劇常使用編劇中心制,確保故事原汁原味呈現,在韓國編劇甚至高於導演與演員。但Studio76希望把編劇和導演放在第一位,就故事核心多視角溝通,Studio76也提供市場反饋,逐步落實劇本核心概念及透過鏡頭語言增加更多非文字端的戲劇張力,三者共創。

 

隨著國際合作機會增加,林昱伶表示,有助於國內製作公司打開想像空間,在題材或製作規格上更勇於挑戰不同的創意和故事類型;湯昇榮表示,台劇有實力,加上國內外資金、行銷市場大有可為,面對國際勁敵韓劇,如何將通俗劇玩出更多題材、特效技術是關鍵。

 

本文刊載於中時電子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421000694-260115?chdtv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