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影視產業:線上影音平台改變全球影迷觀影模式

2021-09-07

產業專題研究及調查報告
疫情之下的影視產業:線上影音平台改變全球影迷觀影模式

Size:

疫情改變了消費者日常生活及文化消費模式,尤其是實體戲院受到了劇烈衝擊,根據我國文化部影視局公布的電影市場動態統計資料,2020年國內電影市場在票房與觀影人數都較2019年大幅下降,總票房只約新台幣51.59億元。

 

而國際電影市場也受到同樣影響,據各國公開數據,2020年上半年北美總票房衰退68.31%、英國總票房衰退66.51%、法國觀影人次也衰退了62.59%。顯示疫情之下各國映演業者及片商必須積極研擬因應策略,以減緩虧損與維持基本營運。(以上數據均與2019年同期比較)

 

映演端:美國AMC影城與環球影業共同協議將窗口期縮短至17天

隨著疫情略有趨緩,包括英、法、美各國戲院陸續恢復營運,但因各國仍實施防疫政策,以及主要片商電影內容無法如期上檔、不斷推遲上映,實體戲院仍面臨上座率限制(如紐約市上座率為25%)、觀影強制戴口罩、升級戲院通風系統、使用非接觸式的支付方式、檔期空窗期等衝擊,再加上消費者逐漸習慣透過線上影音平台付費觀看電影內容,使得消費者前往戲院觀看電影之意願降低。

 

為吸引民眾進入戲院觀影,美國戲院市占率最高的AMC影城(American Multi-Cinema)推出相關優惠,如影城食物5美元(約新台幣161元)折扣、優惠票價15美分(約新台幣5元)等,仍無法讓其票房表現恢復以往水準。

 

而因配合政府政策停業一個半月,多數好萊塢電影皆延後上映。美國規模最大的電影公司環球影業(Universal Studios)為突破此一困境,宣布其發行的動畫長片《魔髮精靈唱遊世界》(Trolls World Tour)於北美的檔期依舊,不過同時採取「同日上映上架」(day and date)的策略,此一舉措直接減少北美戲院的收益。《魔髮精靈唱遊世界》在線上影音平台上架約三週即獲利1億美元(約新台幣30.1億元),依據Box Office Mojo的數據統計,全球實體戲院獲得的總票房約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020萬元),顯示線上影音平台的獲利高於實體戲院,環球影業執行長Jeff Shell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魔髮精靈唱遊世界》在線上影音平台的表現高於環球影業預期,證明透過影音平台付費觀看的獲利可行性。因此環球影業甚至未來考慮持續採取院線與線上影音平台同步發行的做法,希望透過實體戲院的票房分成以及線上平台的分潤機制將電影內容的獲利極大化。

 

 

動畫長片《魔髮精靈唱遊世界》在線上影音平台的表現,證明在線上影音平台付費觀看的獲利可行性。©Shutterstock

 

所謂窗口期(Theatrical Window)指從院線到線上影音平台需間隔之天數,用意為保障實體戲院這一段時間的獨家播映權。對於實體戲院而言,環球影業採同日上映上架之策略,無疑是對保障映演端獲利的影院窗口期有所縮減,因此,AMC影城認為發行商與映演端雙方需要共求獲利,環球影業單方面改變電影發行現況將劇烈影響目前映演端獲利。為維護行之有年的90天窗口期,AMC開始抵制環球電影,並宣布在美國、歐洲以及中東地區等約1,000間的AMC戲院將不再播映環球的電影作品。

 

不過在AMC影院無法承擔節節下降的觀影率之後,AMC決定與環球影業及其旗下的焦點影業(Focus Features)於2020年7月28日宣布達成一項共同合作協議,將發行的電影內容窗口期縮短至17天,同時AMC影城亦可以獲得部分環球影業的線上影音平台播映收益,打破全球實體戲院長期堅持的90天窗口期規則。

 

對於實體戲院而言,窗口期由90天縮短至17天所造成的票房損失相當大,然而獲利模式成熟、規模龐大的連鎖商業戲院,或許可視為轉機,順勢推展新的商業模式。主要原因為在該項協議中,AMC戲院得以在上映後的17天內確保獨家擁有環球影業、焦點影業的所有電影播映權利,而經過17天窗口期後,環球影業在影音平台上架所獲得的訂閱付費獲利,亦須依協議規定將收益分成給AMC戲院。

 

 

AMC 影院與環球影業及其旗下的焦點影業於 2020 年 7 月 28 日宣布達成共同合作協議,將窗口期縮短至 17 天,同時 AMC 影城可獲得環球影業線上影音平台部分的播映收益。©Shutterstock

 

而回溯90天窗口期之起源,過去主要目的為防止實體戲院受到線上串流、VOD、DVD、數位發行等隨選視訊服務衝擊,然而對於現今網路普及的時代而言,90天窗口期的效果較難抵禦線上影音平台的浪潮。也因如此,無論是對於映演業者或是發行片商而言,在受到數位匯流與COVID-19疫情的雙重衝擊後,過去電影主要收入結構的「實體戲院票房收入分成」中的「後續因口碑效益而產生的票房收入」,勢必受到挑戰與變革。對於AMC影城,窗口期雖縮短至17天,不過仍可確保獲取七至八成的票房收入,在長尾收入的部分則可以利用目前較強勢的線上影音平台獲得付費點擊分潤,同時因應政府防疫政策以及數位衝擊,將危機變成轉機。

 

製片商:迪士尼宣布《花木蘭》直接上架線上影音平台,引發歐洲院線不滿

美國迪士尼電影公司(Walt Disney Studios)因疫情衝擊而不斷將製作成本高達2億美元、行銷宣傳成本1.5億美元的《花木蘭》檔期延後上映,然而因投資方急需回收資金,再加上各國疫情仍持續延燒,實體戲院票房表現慘澹等因素,迪士尼決定取消《花木蘭》於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部分西歐國家等實體戲院的上映檔期,直接上架自有的Disney+影音平台,以尋求當前解方。

 

 

美國迪士尼電影公司因疫情衝擊而不斷將製作成本高達2億美元、行銷宣傳成本 1.5 億美元的《花木蘭》檔期延後上映。©Shutterstock

 

依據迪士尼相關報導顯示,截至2020年9月底,美國僅有68%的實體戲院正常營運,而許多洛杉磯、紐約等重要市場的戲院仍然關閉,再加上美國疫情持續延燒,消費者前往戲院有諸多限制,尤其是年長者對於前往實體戲院的意願隨之降低。

 

根據迪士尼公開資料統計,至2020年8月Disney+平台擁有6,050萬會員數,大多來自美國與歐洲。也因如此,迪士尼宣布《花木蘭》於2020年9月4日上架至Disney+,透過Premier Access的模式觀看電影內容,其中觀影民眾須支付每月7美元(約新台幣211元)的費用以及額外支付29.99美元(約新台幣880元),才能解鎖觀看此部電影。依據市調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App Store以及Google線上商店在9月5至6日的Disney+ App下載量增加約68%,而消費者在該App上的總消費金額達1,200萬美元(約新台幣3.54億元),較前一週大幅成長193%。

 

根據迪士尼公開資料統計,至 2020 年 8 月 Disney+ 平台擁有 6,050 萬會員數,大多來自美國與歐洲。©Shutterstock

 

此外,9月4日上架至Disney+的《花木蘭》在短短3天內就累積觀看時間約5.25億分鐘,顯示受到疫情衝擊,美國消費者對於線上觀看影片付費等模式接受度普遍提高,並逐漸習慣透過線上影音平台觀看影集以及電視劇。而依據Samba TV的推估數據顯示,9月4日至9月7日期間約有112萬美國家庭會員觀看《花木蘭》,由此推估迪士尼約可獲利3,35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一般而言,透過戲院端上映所獲得的票房收入大多五五分帳,若透過隨選視訊服務(Premium video on demand, PVOD),更使得發行商收入減少約80%。然而《花木蘭》是直接上架至自有平台、未經任何第三方發行電影,因此迪士尼的獲利可達100%。

 

不過,迪士尼跳過實體戲院發行、直接上架Disney+的策略,引起北美以及歐洲戲院業者的不滿。《花木蘭》在全球實體戲院票房的表現,依據Box Office Mojo票房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共獲得6,680萬美元(約新台幣20.11億元),即使加上影音平台的100%獲利,仍遠低於迪士尼各投資方的預期。因此,英國多數實體戲院業者認為需要讓影片同時在戲院與影音平台上映,讓消費者自行選擇觀看模式,並非由迪士尼獨裁決定先由影音平台首映,嚴重衝擊戲院的主要收入來源。而法國獨立戲院業者更是將該片的宣傳文宣撤回下架,甚至毀損海報,表達不滿情緒。

 

發行商:華納兄弟宣布在疫情趨緩後,2022年窗口期將由0天回復45天

2020年12月,全球最大電影發行商華納兄弟(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宣布2021年取消窗口期,決定採取同日上映上架之策略,引發全球電影發行、製作業者的討論。窗口期一直為保障實體戲院業者獲利權益的重要策略,線上OTT平台的強勢崛起以及實體票房回收的不理想促使窗口期逐漸縮短,加上COVID-19疫情的衝擊,實體觀影的限制導致觀影人數下降、實體票房急遽減少,也使得華納兄弟開始嘗試將收入重心轉向線上OTT平台。

 

根據華納兄弟於2020年12月發布之資訊,2021年所推出的大銀幕電影都將於上映同日在HBO Max上架,因此包括《哥吉拉大戰金剛》(Godzilla vs. Kong)、《自殺突擊隊:集結》(The Suicide Squad)等將在電影院上映首日同步於HBO Max上播放一個月。根據業內資訊表示,採取同日上映上架之策略,對於獨立發行業者而言影響較為長遠,主要是因為過去獨立發行片商多透過購買小眾市場的電影作為競爭策略,然而當電影內容可以同時在實體戲院與網路OTT平台觀看,平台亦會積極購買分眾類型的電影以充實平台內容、提升競爭力,再加上國際影音平台的議價能力較為強勢,大多購買全球版權或是具有市場潛力的版權,也因此也使得獨立片商容易有買不到片的情況。

 

 

根據華納兄弟於 2020 年 12 月發布之資訊,2021 年所推出的大銀幕電影都將於上映同日在 HBO Max 上架,因此包括《哥吉拉大戰金剛》、《自殺突擊隊:集結》等電影將在電影院上映首日同步於 HBO Max 上播放一個月。©Shutterstock

 

不過2021年國際疫情在疫苗施打之下有趨緩的傾向,華納兄弟的態度也有所轉變,華納兄弟執行長Ann Sarnoff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人們對於傳統院線的情感,還是難以割捨,因此像是DC系列大片,應該先獨家登陸院線,再走串流媒體,才是合適的上映方式。」因此華納兄弟宣布,取消窗口期上映的電影將僅限於2021年,於2022年開始,華納兄弟與Regal院線的所屬公司Cineworld已經達成協議,執行新的45天窗口期計畫,華納兄弟所發行的新片將在2022年回歸戲院。

 

線下消費有效轉換為線上
超過三成台灣消費者增加網路影音內容開銷

 

根據2020年文化內容策進院《疫情期間台灣文化消費整合調查計畫》顯示,台灣為了控制COVID-19疫情的發展,2020年在各類公共場所積極推動社交距離限制,雖未全面關閉電影院,但在調查中有39.8%的民眾表示降低了去電影院的頻率、另有30.9%的民眾表示增加了透過網路收看影音內容的頻率。在實際的消費行為上,有40.1%的民眾表示減少到電影院觀影的花費、36.8%的民眾表示增加了付費收看網路影音內容的開銷,顯示網路影音在疫情嚴峻階段與實體電影院消費呈現互補。

 

不過在調查中也有另一個有趣的觀察,由於國際大片在2020年多有延遲或取消上映的情形,國人至電影院選擇觀賞國片比率上升,帶動國片上映的片數及場次增加,而這也反映在2020年國片的網路聲量,在6到7月台北電影節之後、8月接連有四部國片上映:《打噴嚏》、《怪胎》、《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一舉衝高國片網路聲量,同時也為2020年9月30日公布的金馬獎入圍名單掀起一波網路討論熱潮。

 

 

資料來源:
1.《2020台灣文化內容產業調查計畫II──電視、電影、動畫、廣播產業》
2.《疫情期間台灣文化消費整合調查計畫》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