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故事去更遠的地方 IV》從無到有,打通臺灣與斯洛伐克的兒童文學出版橋樑 ft. 譯者梁晨

2021-01-28

產業專題研究及調查報告
與故事去更遠的地方 IV》從無到有,打通臺灣與斯洛伐克的兒童文學出版橋樑 ft. 譯者梁晨

Size:

【本文由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CCA X OPENBOOK 閱讀誌 共同合作企劃】 作者:Openbook 編輯部


在 1960 年代,當時仍屬捷克斯洛伐克的兒童文學出版社 Mladé letá 為了與冷戰時期的西方國家較量,籌組創辦了布拉提斯拉瓦插畫雙年展(Biennial of Illustrations Bratislava;BIB),為擁有童書文化與插畫傳統的國家提供展現藝術的場合,也成為全球童書專家與出版商認識各地插畫家藝術作品的重要管道。

BIB 插畫雙年展今(2021)年即將邁入第 28 屆,而直至 2020 年,業已獨立的斯洛伐克國內,已有約 50 家的兒童文學出版社持續活躍。2019 年台北國際書展期間,斯洛伐克展區即主打該國童書,展出 70 本左右的斯洛伐克童書,包括兒童歌謠集、謎語集、詩歌集、童話集、寓言、民間傳說、折疊立體書、百科全書等,每一本都附有中文、英文的簡介。這是出自擁有語言文學博士學位、任職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的梁晨的手筆。

 

譯者梁晨。



從一片荒蕪建立起出版交流

出生於北京、長期生活在斯洛伐克且已歸化國籍的學者梁晨,長期關注斯洛伐克兒童文學。2017 年 9 月梁晨隨同外交官丈夫博塔文(Martin Podstavek)*來到臺灣,隔年進入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就職,其時家中正育有 2 名正值學齡期的孩童。

*博塔文(Martin Podstavek),現任斯洛伐克文化經濟辦事處代表。

斯洛伐克駐臺代表博塔文介紹由斯洛伐克文翻譯成中文的童書,圖片提供:台北國際書展。


「我與先生來到臺灣時,第一站就奔赴誠品書店外文書區,但我們在這個擁有來自全世界書籍的書店翻閱了一整個下午,都沒有找到一本來自斯洛伐克的童書。」梁晨回憶,這正是她希望透過書籍搭建起臺灣與斯洛伐克橋樑的原點。此後她大量關注、閱讀台灣的原創兒童文學作品,梁晨發揮其跨文化與文學比較的專長,開始進行童書交流。

「由於臺灣出版社對斯洛伐克童書所知甚少,大家都懷著觀望的態度,很小心地選擇,這個過程很長。」初探對於斯洛伐克全然陌生的臺灣出版市場時,梁晨的起步面對的是一片荒蕪。

 


在遲未收到臺灣出版社回覆的漫長等待中,梁晨並沒有閒著,她開始著手翻譯那些讓她深深感動的台灣童書、繪本。在文化部出版補助的支持下,由劉清彥著、林怡湘繪圖的《喜樂阿嬤》,2019 年 7 月成為第一本走進斯洛伐克的台灣童書。

有了第一本書的破冰,接下來變得順遂許多,同年 11 月,臺灣出版了來自斯洛伐克的第一部繪本《母熊英卡》,隔年(2020)臺灣書市出現了第一本來自斯洛伐克的青少年小説《艾伊卡的塔》(幼獅),此後遠景出版的《十二個月精靈》,青林國際《艾瑪與粉紅鯨魚》、四也文化《米米和莎莎 1:不怕黑的好朋友》、小魯文化《冰花之蜜》、《像猴子又不是猴子》等斯洛伐克青少年、童書,也陸續在台出版。

而同一時期,臺灣作品《玩具診所開門了!》和《神奇掃帚出租中》(小天下)、《騎著恐龍去上學》(步步)、《誰是第一名》(信誼)、《我和我的脚踏車》(和英)與《奶奶的記憶森林》(親子天下)等童書,則陸續走進斯洛伐克出版市場。

 

台北國際書展重點活動記者會現場陳列,圖片提供:台北國際書展。


不避諱談生活的黑暗面

斯洛伐克兒童文學的種類十分豐富,從兒歌童謠與詩歌、傳統民俗童話,一直到青少年小説、百科全書、歷史名人傳記……都有亮眼的出版品。斯洛伐克非常重視教育及閱讀,不僅閱讀的風氣盛行,甚至許多父母都有睡前為孩子閱讀故事的傳統,必讀的經典作品多為代代相傳的民族童話,例如《十二個月精靈》,距今已約有百年歷史,故事描繪的「萬物有靈論」,與臺灣原住民的文化有極相似之處。

 

斯洛伐克文出版之《十二個月精靈》。


相較於臺灣讀者較為熟悉的英、法、德、義等國家的童書作品,斯洛伐克的童書具有更強烈的中歐色彩,一開始較難以推行。但梁晨並不氣餒,反而樂觀表示,隨著全球化經濟的加深,也推進了臺灣與斯洛伐克之間,乃至其他國家在兒童文學題材和内容上的交流,進一步發現彼此有許多共通的主題。

斯洛伐克兒童文學涉及的層面,偏向關注生活上的現實問題,且毫不避諱觸及諸如離婚、毒品、青春期叛逆等話題。而斯洛伐克的青少年讀者閲讀量很大,内容更趨近成人文學。

面對升學主義至上的臺灣,題材選擇至關重要亞洲地區因人口稠密,孩子們升學與就業的壓力很大。例如中國大陸、日本、台灣等地,為了能考進數量有限的優質學校,孩子們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專注在學校課業上,以擠進升學的窄門。孩子的課業以及學習成績,因而成為衡量表現的唯一指標。

相較之下,歐洲整體的學習體制,反而是努力為不同資質的孩子,建立各種不同的選擇,開啓不同的道路。因此,孩子們從小就沒有來自學校的課業壓力,純粹由自身決定未來的出路,自主決定將來是繼續求學,或是學習一門專業技能。在這樣的自由環境之下,孩子從小就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探索人生,更能培養出閱讀的興趣。

也因為雙邊的國情差異甚鉅,如何選擇斯洛伐克的作品譯介進臺灣書市中,便更需要精準的眼光。

 

《母熊英卡》、《艾瑪與粉紅鯨魚》。


梁晨分享她的選書考量:第一本從斯洛伐克來到臺灣的繪本《母熊英卡》,書中講述一件真實發生在斯洛伐克山林中,關於棕熊的故事。這個主題可以令臺灣讀者聯想到我們的國寶動物——臺灣黑熊,進而產生共鳴。又比如《艾瑪與粉紅鯨魚》,故事背景設定在大海中,雖然斯洛伐克其實是内陸國,沒有廣袤海洋,但臺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國,因此斯洛伐克作家筆下的海洋故事反而更能在臺灣找到知音讀者。

身為斯洛伐克作品進入臺灣的引路人,梁晨同時也是把關者。她稱自己在揀擇斯洛伐克作品的第一個標準是:內容必須要打動她。

「我不太注重書封上的各種名人推薦或是獲得的獎項,這僅僅起導向的作用,但不是我挑選書籍的標尺。不是每位暢銷作家的每一本書都是經典之作。我讀了不少國内外所謂超級大作家的作品,與孩子共讀以後,大眼對小眼,覺得滋味平平,沒什麽意思。但有不少作品,作者可能默默無聞,可是一旦翻開他的書,就很難不堅持讀完,甚至必須買下來回家反覆閲讀才夠味。這種書,就是我非常喜歡推介和翻譯的。」


以童書做好雙邊外交

閲讀陌生國度的作品有助於孩子開闊心靈版圖,擴大視野。除了翻譯作品,梁晨更多次前往臺灣的國小與國中,導讀、說故事。譬如她曾在臺南左鎮圖書館中與小朋友分享《母熊英卡》與《十二個月精靈》的故事,孩子們都非常喜歡。

梁晨發現臺灣讀者對來自遙遠的斯洛伐克的故事充滿好奇。「這種閲讀聽故事的快樂感受,對正處在啓蒙階段的小朋友來説,是很寶貴的經驗。這鼓勵著他們自己去探索閲讀更多的好書。」

從臺灣外譯至斯洛伐克的書中,《奶奶的記憶森林》講述的是如何與家中失智老人用愛相伴的故事;《我和我的脚踏車》繪者的畫風有濃厚的臺灣動畫感,文字幽默,告訴孩子們知足感恩。梁晨希望透過此書的譯介,讓斯洛伐克讀者品味道臺灣的繪畫風格。

《玩具診所開門了!》取材自新北市的新泰國小設立的校園玩具工坊,還附設有「玩具診所」。新穎的内容,精緻可愛的插圖,講述「愛物惜福」的道理。彩虹愛家生命協會出版的《喜樂阿嬤》,則講述彰化二林「喜樂保育院」創辦人的故事。喜樂阿嬤受到臺灣傳教士的感召,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臺灣殘疾兒童,這已經不僅僅是在臺美國人的故事,更足以引起眾多斯洛伐克小讀者們的共鳴。

 

臺灣出版的斯洛伐克童書。


梁晨將持續推廣、翻譯斯洛伐克兒童文學,同時關注臺灣童書,透過兒童文學搭建雙邊的國際交流橋樑,甚至透過斯洛伐克文的譯介,將臺灣書打入鄰近的捷克、波蘭、奧地利等國市場,拉近台灣與中歐讀者的心靈距離。

2021 年台北國際書展,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將於會場展示目前已在斯洛伐克出版、同時也在鄰國捷克的電子書市場上架銷售的臺灣原創繪本,同時也將展出已譯介來到臺灣的斯洛伐克童書,記錄兩國文化雙向交流的重要軌跡。


撰稿:董柏廷/責任編輯:周月英、吳致良、陳愷昀/視覺:林鈺馨


系列專題報導: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