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聲書市場產值估計在 2020 年將高達 35 億美元,且有超過 10 億消費人口,「聽故事」市場潛力無窮。文策院為了拓展文本體驗,於法蘭克福書展線上展推出「聲音劇場:四幅臺灣故事的聲音映像」線上影音單元,透過中文、臺語、法語及德語詮釋故事或講解臺灣文化歷史,吸引海外出版買家及國內外讀者,共同關注臺灣優秀作品。
文策院院長胡晴舫表示:「秉持著今年的主題理念『Small is Big』,文策院期待將文本力量『極大化』,多元演繹,以有聲書概念為發想的『聲音劇場』是一個新嘗試。我們請到了表演者、譯者、原作者以母語來詮釋文本,讓故事表現更活潑,進而感染更多國內外的閱聽者。」
首先由金士傑老師開先鋒,演繹今年 Books From Taiwan 入選作品《筷:怪談競演奇物語》「珊瑚之骨」故事。金老師一人分飾男孩與母親兩個角色,將發生在客廳神桌前的一場緊張對峙,透過時而低迴忐忑、時而高揚停頓的聲音表情,反應出兩人內心變化,展現超強聲音轉換功力。節目並搭配鸚鵡洲插畫轉為動畫影像的串聯,將這個推理迷團而又夾雜風俗文化元素的故事氛圍,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二棒的《毋甘願的電影史》則邀來作者蘇致亨本人「親聲上場」,用臺語講述臺灣第一部臺語電影製作,及 1950 年代臺語片的盛況。畫面搭配著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保存的老照片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媒體中心提供的《薛平貴與王寶釧》影像,彷彿帶領讀者回到 1950 年代的臺灣社會,熱鬧配樂以及清亮流利的台語說書人腔調,更是完全聽不出這位 90 後的年輕創作者,在上場前曾緊張的找人陪練臺語。
《天橋上的魔術師》為近年文本一源多用的成功案例,迄今已成功銷售多國版權。本次特別邀請法文版譯者關首奇先生(Gwennaël Gaffric),以生動活潑的法語腔調講述「石獅子會記得哪些事」故事章節,搭配阮光民的圖像版作品畫面,精準還原文本中向朋友講述此魔幻寫實故事的口吻。
最後一檔聲音劇場,則是專為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讀者打造:由文策院邀請德國著名漢學家蔣永學先生(Thilo Diefenbach),介紹臺灣從戰後到現代的文學創作。並以推出德文版的兩本臺灣文學選集《戒嚴:臺灣文學選集》、《白色的思念》為例,介紹那段從戒嚴到解嚴的歷史,並朗讀了一段鄭炯明教授寫於 1972 年《狗》的詩作,在 5 分鐘內精要的為德國讀者介紹臺灣文學發展。
完整「2020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 Small is Big」活動影片已在文策院官方 YouTube 頻道播出,歡迎線上體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K1GUZcp274&list=PL6N4H8f3-snrnEPIfNtJ4EdNxfffYr0Ex